♥ 在這踏不出門的日子,就踏出馬麻自己的舒適圈,訓練孩子烹飪吧!
———-長長的廢話感嘆分隔線———-
以往台灣重大事件,例如選舉、例如天災,
我都會花很多時間在看論壇、看社群掌握消息、了解現在民眾在想什麼。
但疫情爆發一星期後,我已經不大看論壇,
因為台灣一些不團結、扯後腿的份子,
現在就是在論壇中流竄,企圖洗腦找不到中心思想的台灣人,
近年來資訊戰是確確實實地存在著,
多聽國際新聞、多看別的國家上演的事情,要警醒,台灣!
昨天我依然是整天大門都沒邁出去一步,卻也沒做什麼事,
因為我從電話得知娘家正上演著,跟整個台灣相同的戲碼。
我原生家庭雖然很可愛,但一直都是比較悲觀&擔憂焦慮的,
我自己的生命裡,也總是得花很多時間爬出這樣的泥沼,
總之,娘家就是雖然彼此相愛,但是衝突不斷,負面情緒炸鍋,
明明付出很多,但感謝和體諒很少,抱怨和防衛很多,
在這種時機,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,只能情緒低落地度過這一天。
昨天「校正回歸」的緣故,引出了很多牛鬼蛇神出來大放厥詞,負能量爆表,
但是我看了一篇文章,講到了指揮中心在疫情以來的一些溫暖的用詞,
那些有智慧的人們,那樣安定人心的態度……我還是想在這樣的人指導之下過日子。
只要扯上「人」,就一定會犯錯,我們小小的家裡是這樣,多元共存的國家更是這樣,
我們生命中每個困難的時刻,從來都不是因為什麼聖人、或什麼完美的處置得到救贖,
有很多關鍵時刻,有人真正伸出了手,是那樣的溫柔,讓混沌中,才有了光!
—————露出本性的分隔線—————–
但說實話,我不是那麼溫柔的人XD,
平常走在路上,我都超想用BB槍掃射那些拉下口罩抽煙的人,
這樣的我,此刻要怎麼成為在台灣正向的力量呢?
這是最黑暗的時代,也是宅宅們最閃耀的時代XD,
就來分享怎麼窩在家拯救世界吧!
如果我們可以跟兩男孩宅在家裡超過一個星期,
你各位(鄉民用語)一定也可以乖乖待在家的啊!
———-長長的廢話感嘆分隔線———-
居家防疫,讓我深感烹飪的能力蠻必備的,
當然一方面我是看了追蹤的賴曉妍臉書上,她兒子展現對料理的熱情,
也想讓兒子們躋身「想排隊領號碼牌」的人選,
所以打算簡單吃的週六中午,就順便讓孩子們練習料理吧!
勞動了整整一星期,煮婦懶得洗菜葉,
第一樣菜色決定是小黃瓜,首先讓豬蛋來切。
沒養育孩子的,一定都會覺得「事情就該讓孩子做啊!」「平常就要訓練孩子啊!」
我在沒生育前也都是理直氣壯這麼想的,
但事情就真的不是那麼簡單,就像這樣看似正常的切菜照片,
畫面外的聲音是:
「刀子不是那樣拿的,你看,大拇指要放在這邊,在⋅這⋅邊!!」
「底迪你要站遠一點,不然刀子不知道會往哪裡飛。」
「不要讓東西滾出去」「左手扶好,扶⋅好⋅啊!!」「切太厚了太厚了!」
比起來,小黃瓜是比較驚險一點,
另一道菜使用的絲瓜可能是比較適合練習的食材,
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從頭做到尾的第一道料理,也是炒絲瓜。
♥ 但削絲瓜皮就先算了,由馬麻代勞,現在弄到見血也是造成防疫的麻煩。
(我一直還沒寫文的)貝印這隻兒童料理刀,我覺得相當好用,
尤其鋸齒狀的設計,很適合用拉刀的方式來切,
不過孩子們都無法參透,都還是斜斜或垂直地”砍”食材。
接著就讓哥哥進廚房炒絲瓜,
他炒絲瓜的同時我煎個蔥蛋和小黃瓜炒蝦仁。
♥ 沒爆香什麼的,僅僅是放了油,慢慢將絲瓜炒軟!
♥ 小心翼翼地關火,根本沒轉到底啊(馬麻又碎念了一番)!
好啦!上菜囉!!!
這是馬麻特別設計「都待在家裡沒出門吃太好只會肥而已」的午餐菜色!
♥ 稀飯在電子鍋沒有入鏡,也是豬蛋洗的米喔!
來驗收小廚師的成果,沒有另外加水,將絲瓜炒出水,
那樣帶著自然甜味的稠稠絲瓜,是我最~喜歡的!!
♥ 我兒時全權負責的第一道料理,有特別情感!(我本來也就很愛吃絲瓜XD)
因為砧板在孩子們手裡,不想多用多洗,就用剪刀剪蔥花。
♥ 閒在家裡的日子,終於把料理剪刀磨了一下!
蝦仁用刺蔥粉(最近購買的新貨)和蓮藕粉醃過,再跟小黃瓜拌炒,
在小黃瓜的熟度和蓮藕粉的結塊程度中掙扎,所以蝦仁有點過熟。
♥ 蝦子是不錯的低脂蛋白質來源喔!
♥ 讓廚師跟他的作品拍一張!
在這個大家擠在一起,容易擦槍走火的時刻,
也記得珍惜能平安相處的這份祝福。
下圖是吃完午餐,我抱著奶粉罐出來,(costco2.6kg很大罐的那個)
想給他們吃點甜頭,說:
「我是奶粉女神,你們想吃奶粉的話,就要跪拜,說:『奶粉女神,請賜給我奶粉吧!』。」
♥ 然後豬蛋就乖乖地做了,身段真是柔軟啊,有意願從政嗎?
昨天整天懶懶的什麼都不想做,
今天因為看到了一些溫暖的文字,就得到了一些力量,
不知為何想起了很喜歡,但不怎麼敢回看的電影V怪客,
想到「…and ideas are bulletproof」(理念,是刀槍不入的。)
有時,就是需要一個idea來幫助我們離開泥沼。
而此刻的台灣,想奉上電影裡的另一句話:
Strength through unity, unity through faith.
「力量來自團結,團結來自信念」